1、(184)牯:音gu如牯岭凤仙花、牯岭野豌豆。“牯岭”为江西庐山小地名。
2、(147)茄:音qie如番茄、颠茄。另一读音jia1仅用于“雪茄”“茄克”等个别音译词,不见于植物中文名。
3、(25)铁筷子属Helleborus(毛茛科);
4、(279)莠:音you如莠竹、莠狗尾草。
5、(174)柽:音cheng用于“柽柳”一词。其它读音都是错误的。
6、(370)椤:音luo如桫椤、椤木石楠。
7、(101)阿:音a全部为音译字,如阿魏、阿尔泰薹草、阿拉伯婆婆纳等。另一读音e1不见于植物中文名。
8、☽. 荼蘼
9、(234)恶:音e见于“恶味苘麻”和“元谋恶味苘麻”,其他读音均不见于植物中文名。
10、蓝鲸少女吧。
11、和种下等级有关的中文名订正
12、因此,恰恰和流行的念法完全相反,笔者建议,所有植物中文名中的“杉”,均应统读为shan
13、(254)浆:音jiang如酸浆、酢浆草。另一读音jiang4不见于植物中文名。
14、(300)啮:音nie如啮蚀杜鹃、啮瓣景天。
15、(26)莛子藨属Triosteum(忍冬科),莛子藨T.pinnatifidum在开花时,茎顶生分枝1对,高达60厘米,“莛子”指的就是这1对分枝;
16、63个属名中的“子”是实义词,不能轻读,如裸子蕨、使君子、九子母、莲子草、棋子豆等。这些做实义词的“子”多是“种子”或“孢子”的简称(有时实际指的是果实)。大部分这样的做实义词的“子”是易于识别的,但也有一些名字中的“子”可能容易被误当成名词后缀,而在口语误读为轻声,兹举十例辨析:
17、悲徒
18、(394)酢:音cu见于“酢浆草”一词。
19、海绵宝宝生日那一集对人类的一种称呼
20、(243)核:音he如核桃、核果木。普通话的白读hu2仅在口语中出现。
21、(398)嗉:音su见于“鸡嗉子榕”。
1、(412)榈:音lü如棕榈、轴榈,不读lü
2、(559)濞:音bi如漾濞楼梯草、漾濞复叶耳蕨。漾濞为云南西北部县名。
3、(495)嶲:音xi见于“越嶲川木香”。
4、(471)箣:音ce见于“箣柊”一词。
5、(597)蘖:音nie见于“分蘖堇菜”。
6、乱了夏末蓝了海
7、(324)筇:音qiong见于“筇竹”一词。(蓝桉的繁体字网名)。
8、(282)莳:音shi如莳萝、莳萝蒿。另一读音shi4不见于植物中文名。
9、(399)塞:音sai如阿克塞蒿、边塞黄芪。其他读音均不见于植物中文名。
10、☽. 五亿个小铃铛 我喜欢在夜晚聆听星星的笑声,它们就像五亿个小铃铛。《小王子》
11、(540)蕹:音weng见于“水蕹”和“蕹菜”。
12、(562)膻:音shan见于“羊红膻”。
13、(229)圃:音pu见于“滋圃报春”。宋滋圃先生为我国植物分类学家。
14、(547)錾:音zan见于“錾菜”和“白花錾菜”。
15、(296)偃:音yan如偃松、偃麦草。
16、(21)兔儿风属Ainsliaea(菊科);
17、(214)荪:音sun见于“溪荪”一词。
18、(1)把:多读ba仅在刀把木Cinnamomumpittosporoides(樟科)、长把马先蒿Pedicularislongistipitata(玄参科)、伞把竹Fargesiautilis(禾本科)三名中读ba
19、(26)莎:大部分情况下读suo仅在莎车柽柳Tamarixsachuensis(柽柳科)中读sha为地名特殊读法。莎车为新疆县名。
20、蔚蓝四海
21、(175)栀:音zhi如栀子、栀花素馨。
1、(17)筠:冷僻字。在筠竹Phyllostachysglauca(禾本科)中读yun在筠连雪胆Hemsleyapengxianensis(葫芦科)中读jun为地名特殊读法。筠连为四川省南部一县名。
2、(20)刍:音chu如石龙刍、刍雷草。
3、(刺茉莉科)、茉莉果属Parastyrax、山茉莉属Huodendron(均为安息香科)、山茉莉芹属Oreomyrrhis(伞形科)、山紫茉莉属Oxybaphus和紫茉莉属Mirabilis(均为紫茉莉科)八名。
4、(3)薄:这个字是个入声字,原本只有一个读音,但在普通话中,却发展出了baobobo4三个读音,而且意义已经各不混淆了。其bao2的读音专门指“厚薄”的“薄”,bo2表示“稀疏”之义,bo4则专门用于“薄荷”一词。因此,《植物志》的植物中文名中,薄荷属Mentha和美国薄荷属Monarda(均为唇形科)中的“薄”读bo“薄雪火绒草”“薄毛茸荚红豆”“薄毛粗叶榕”“薄毛委陵菜”等个别名字中表“稀疏”之义的“薄”读bo其他表“厚薄”之义的“薄”均读bao“薄”字也就成为《植物志》的植物中文名中唯一一个有三个不同读音的多音字。
5、(447)谬:音miu见于“谬氏马先蒿”“刺冠谬氏马先蒿”和“变形谬氏马先蒿”三名,均为音译字。
6、(17)奶子藤属Bousigonia(夹竹桃科),指该属植物茎有白色乳汁;
7、☽.Farewell 指将会有很长时间不见面的离别语也可能再也不会见面了
8、天空蔚蓝
9、(144)苜:音mu用于“苜蓿”一词,为古老的音译字。
10、(3)薄荷:见于薄荷属Mentha和美国薄荷属Monarda(均为唇形科)二名。
11、(120)拗:音ao见于“羊角拗”一词,意为“弯曲”,因而不读ao4或niu
12、(113)奄:音yan见于“奄美短肠蕨”。奄美(大岛)为日本西南部一岛名。
13、(325)绯:音fei如绯桃、绯红羊蹄甲,不读fei
14、(90)苁:音cong用于“草苁蓉”、“肉苁蓉”二名,不读cong
15、(165)昴:音mao见于“昴山复叶耳蕨”和“昴山蹄盖蕨”。昴山为浙江西南部山名。
16、(313)涪:音fu见于“涪陵续断”和“涪陵耳蕨”。涪陵现为重庆市的一个区。
17、(74)杧:音mang见于“杧果”一词。俗作“芒果”,非。
18、(581)藠:音jiao见于“藠头”。
19、(280)莩:音fu见于“莩草”一名。读另一读音piao3时,为“殍”的异体字,不用于植物名。
20、(483)蔺:音lin如花蔺、马蔺。
21、(573)檫:音cha见于“檫木”一词。
1、湛蓝
2、(262)砧:音zhen见于“砧草”一词。
3、图文|源自网络(感谢告知出处侵删)
4、蓝马。
5、(310)梓:音zi如梓、石梓、苦梓含笑。
6、(452)骞:音qian见于“肇骞合耳菊”。张肇骞为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。
7、(129)玡:音ya见于“琅玡榆”。琅玡(山)为安徽滁州山名。有人写作“琅琊榆”,是不符合地名规范的。
8、(254)浆:音jiang如酸浆、酢浆草。另一读音jiang4不见于植物中文名。
9、(501)潺:音chan见于“山潺”和“潺槁木姜子”。
10、(465)獐:音zhang如獐子松、獐牙菜。
11、(593)鳔:音biao如鱼鳔槐、鳔冠花。
12、(565)薷:音ru见于“香薷”一词。
13、(2)茉莉:见于刺茉莉科Salvadoraceae、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、刺茉莉属Azima
14、(154)鸢:音yuan用于“鸢尾”一名及其派生名如“鸢尾兰”“鸢尾蒜”等。
15、(131)疝:音shan如治疝草、治疝星粟草。
16、(14)泡:上文第三节“正字”中“异体字的订正”一段中已述,这个字有paopao4二音,读pao1时意为“虚而松软,不坚硬”,如泡桐属、泡滑竹、泡沙参等,读pao4时意为“泡沫”“像泡沫的”。植物中文名中表示“鼓起的中空物”之义的“泡”,笔者在上文已建议作为“脬”的异体字。
17、(388)蒌:音lou如蒌叶、蒌蒿。
18、(222)贴:音tie如贴生石韦、贴毛苎麻。其他读音都是错误的。
19、栀柚
20、(76)汾:音fen见于“汾河莎草”,不读fen汾河为山西水名。
21、(183)洼:音wa如洼皮冬青、洼瓣花,不读wa
1、(1)带唇兰属Tainia和袋唇兰属Hylophila(均为兰科);
2、☽.四十个黄昏 当四十个黄昏围攻你时的眷恋
3、(313)涪:音fu见于“涪陵续断”和“涪陵耳蕨”。涪陵现为重庆市的一个区。
4、(531)檨:音she如山檨子、山檨叶泡花树。
5、可轻读可不轻读(一般轻读)最末音节的词有:
6、(231)射:音she如射毛悬竹、辐射龙胆。“射干”的射笔者建议也读she已见上文“多音字的整理”一段中的讨论。
7、蓝了抱歉(蓝桉的繁体字网名)。
8、碧海蓝天
9、(9)锦鸡儿属Caragana(豆科);
10、(273)荵:音ren见于“花荵”一词。此字常被误写为“葱”。
11、(12)西瓜:见于西瓜属Citrullus(葫芦科)。
12、(16)绵枣儿属Scilla(百合科);
13、(168)柃:音ling如柃木、柃叶山矾。
14、(555)懋:音mao见于“懋功荛花”,懋功是四川小金县的旧名。
15、(10)芥:此字在普通话中文读为jie白读为gai且gai4只出现在“芥蓝”“芥菜”两词中。其中“芥菜”又是一个多音词,读jie4cai4时指Brassicajuncea的原变种,读gai4cai4时仅是B.j.var.foliosa(均为十字花科)这个变种的俗称,而且正写应为“盖菜”。在《植物志》的中文植物名中,芥蓝B.alboglabra(亦为十字花科)的芥应读gai是没有问题的,但“芥菜”一词单用时仅用于B.juncea的种和原变种,这时应读jie至于B.j.var.foliosa,《植物志》上叫“大叶芥菜”,这里的“芥菜”并未单用,而且显然是继承自种名,所以读gai4cai4是不合适的。综上所述,《植物志》中文植物名中,只有芥蓝的“芥”读gai其余均读jie
16、(8)金雀儿属Cytisus(豆科);
17、(267)绢:音juan如绢毛石头花、绢蒿,不读juan
18、(523)鹞:音yao见于“鹞落薹草”,鹞落坪为安徽西部地名。